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告载入中...
查看: 711|回复: 4

小盘股投资之我见~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8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superstarsky 于 2015-10-18 13:24 编辑

中国股市一向是深度患有“小盘宠爱症”的,所谓炒不死的小盘股,早已经是股市江湖上流传的名言。2012年以来,以神小创为发端而开启的这波中国牛市,众多的小盘股其上涨幅度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也让一向偏爱小盘股的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当然前提是他们懂得聪明地择时退出)。然而,正像自己在《投资感悟:投资or投机,自己真个整明白了吗》一文所说的,如果自己把专注于小盘股真的“锚定”成了自己真的是在搞投资,甚至成为自己根深蒂固的投资体系之时,其实未来失败的种子或许就埋下了也说不定。因为,在自己看来,中国股市的这种“小盘宠爱症”,其间虽然不排除有投资的成份,但是更多的其实是投机的成份混杂其间。其实一个“炒”字,其中的“意境”全出。当然,投机也并非不好,弄好了也可以赚大钱的,但是自己心里应该明镜一般明白,更不能因为自己是在投机,反而还稀里糊涂地认为自己是在投资。

为什么自己这样说呢?理由如下:

一、发现之难。

彼得林奇说过,从长期而言,投资小公司更赚钱。确实,从理论上讲,一家市值50亿的企业成为500亿市值的企业,就已经上涨10倍;而一家500亿市值的企业,若想上涨10倍,则需要达到5000亿市值,而这种市值水平在中国股市的今天显然就是超重量级的了。被价值投资者们一向吹捧的贵州茅台怎样?今天它也不过2500多亿市值。可以想见,其中的难度。

不过,同样一家企业从50亿市值成长为500亿市值的企业,其实若单纯地依靠其内在价值的增长,其实在实体经济中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有的企业在兴起之初,依靠一两个单品或一两项服务,确实可以快速地一年赚它个一两亿,然则,你若让它再赚个50亿,甚至如格力电器、贵州茅台一样,一年赚它个100多亿,其实对于它们来讲无异于虚幻的梦想。因为,有些小企业命中注定是发现到一定阶段,反而碰到了天花板,甚至更多的是充当了陪练、牺牲者的角色。何也?市场经济的“强者恒强”的规律在发挥作用。

仍以格力电器为例。在2004年之前,又有谁想到它会成为今天的格力电器呢?!因为,那时全国400多家空调企业在竞争,那时有名的天天在中央电视台上广告的空调是春兰,然而今天那些众多的空调企业又都在哪呢?!

其实,许多行业,在兴起之初,大家乐得一起赚行业红利的钱,然而正是因为有得钱赚,于是众多竞争对手进入,于是必然是带来惨烈的竞争,最后少数剩者为王,成为行业内的的垄断寡头、领军企业。然而,在兴起之初,究竟谁个是最后的剩者呢?我们如何长着这种慧眼呢?所谓发现的艰难是也!

二、估值之难。

正是由于中国股市对于小盘股的宠爱有加,造成小盘股绝大多数情况下估值高企,甚至从一上市就高达四五十倍甚至更高的市盈率。

首先申明,自己并不是一个唯低市盈率论的投资者,自己也知道有时“林中的鸟”要比“手中的鸟”更值钱的道理。因为,在一些新兴企业,在其初创时期有的是烧钱的,所谓一谈估值就输在起跑线上了,大概就是指的这一种。然而,一个显而易见的常识与逻辑是,不可能中国所有上市的新兴小企业,均是值得我们如此付出50倍、60倍,甚至超过100倍、150倍以上市盈率的价钱买入的!

所以,自己一向认为,如果自己有慧眼,能够发现那些“林中鸟”更值钱的小公司,那自己尽可忘记市盈率去尽情地拥抱它吧;如果自己没有这个本事,最好的办法还是悠着点,保持足够的警觉,甚至避而不买也未必是坏事。

三、重仓之难。

自己越来越觉得,作为个人投资者,在股市不投资则已,投资则应该从改变自己人生财富命运的角度去考虑、去决策,一旦发现重大机会,则应当下死手、敢重仓。不然,投资个三花两枣的,就是它上涨五倍、十倍对于自己的财富增值又能够有多大帮助呢?

可是,面对那些估值高企的小盘股,面对未来更充满不确定性的小公司,特别是洞悉到一些所谓的小盘成长股更是中国股市“小盘宠爱症”下的投机结果,又有多少敢让自己下重仓的品种呢?!

四、长持之难。

自己一向是个长持派,倡导以年为单位进行持有,并且自己认为,这也是我们个人投资者在股市长期致胜的法宝之一。

我们看到,自12年神小创牛市以来,确实有一批量的个股上涨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以上,然而,面对着其市梦率、市胆率、市愚率,又有多少人能够把利润从头吃到尾呢?小盘成长股,其最为关键的是必须保持市场预期的较高速度增长,一旦成长不在,哪怕是市场预期30%的增长,结果掉入20%的增长,其估值杀往往是很惨烈的,如果不是及时跑掉,有时几年的持有收益就可能清零,化为泡影,而这才是最要命的!

今年的股灾过后,现在随便翻看一下这些小盘股的命运,就不难发现,有相当一批量的所谓小盘成长股进行了估值杀,有的甚至被打回了它几年之前的原形,而若在这几年之内真的长持这样的品种,真是情何以堪?!

相比之下,我们看一看那些一直被市场嘲笑的银粉们,如果是去年7月这波牛市启动以前介入的,至今持有招商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的,仍然有差不多一倍左右的收益,其实这些银粉们在今年的股灾之中并没有受大伤。再如,市场上一些人人皆知的优秀的消费医药中的“大白马品种”,它们虽然盘子相对较大,然而几年下来,持有它们的收益并不太低。虽然它们在上涨过程之中弹性并不是很大,然而假以时日,它们的长期投资者收益并不是很低。真个是路遥知马力,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

当然,这种比较未必科学,也缺乏更为广泛的数据支持。然而,今年股灾过后市场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对于小盘成长股的成长,市场实际上相当敏感,一旦高成长不在,就要及时跑掉。而这对于一般的投资者或许难度并不小。

本人也看到,有些擅长于投资小盘成长股的投资者,他们的持有期限一般并不太长,常常以1-2年为期限,如此在这些小盘成长股上进行“接力赛”,同样也取得了很高的投资收益。然而,在自己看来,这对于一般的投资者,无疑是又加大了投资上的难度。

正是由于面临着以上“四难”,自己对于小盘成长股一向较为谨慎。就是在组合中配置,也仅仅是进行适当的配置。比如,当前的创业板,虽然经过股灾之后的惨烈估值杀,或许已不乏一些被错杀的金子品种,然而整体上仍然高达90倍以上的市盈率,自己认为就更应该保持足够的警觉。近期创业板行情正在展开反弹,然而一些过往的妖股,更是容易让人掉入反弹陷阱的。对此,更是不可不防。

最近自己重读彼得林奇的《战胜华尔街》,突然发现,正是说“投资小公司更赚钱”的彼得林奇在书中说道:“大家原先普遍认为麦哲伦基金成功主要是来自于投资小盘成长股,但事实并非如此(他后来整理自己十三年的投资成果之时,说这个结论连他自己都对此感到吃惊)(《战胜华尔街》p.63)。“大家普遍认为麦哲伦的成功归因于大部分投资于成长股,但我其实从未将一半以上的资金投资于成长股”(《战胜华尔街》p.69)。

彼得林奇在自己看来,更像是股市上机敏的交易大师,然而,纵观他的买入与卖出标的,真正让他赚钱的其实更多的是被市场一时冷落或带有偏见的反转股、冷门股。换句话说,他关注的更是市场上的价值洼地,并不仅仅限于所谓的小盘与大盘股。

何谓价值投资?市场上一向有争论,其实自己认为,有价值了就去投资就叫价值投资,而“价值”两字有时与盘子大小并无必然的联系(其实更为重要的是分清企业的价值生命周期),特别是当市场出现极度的偏见之时,有时反而给我们提供机会。

说得再明白一点,其实,作为个人投资者,作为企业的局外人士,特别是愚笨如我者,对于一家企业的未来成长保持多大的速度是判断不清晰的,相反,对于有些优秀品种是否低估,是否具备了一定的安全保护,反而经过努力是能够分析判断的。

因此,自己认为,无论是盘子大些,还是小盘,只要是优秀品种低估了,自己认为,则可以考虑投资,如此,将立足点放在优秀品种的低估上(而不是放在盘子大小上),未来企业成长了,我幸;就是成长不快,或者成长一时放缓、停滞了,也不足以造成致命的损失,这才是在充满诡道的股市上,个人投资者保持长期致胜的“秘密武器”。

按:以上仅仅是自己的一点浅见。这种投资认识与逻辑未必正确,自己只是自拉自唱,并不希望误导他人,当然这也是一句废话,因为大凡投资者脑袋都会长在自己的身上的。码字不易,转载请注明作者。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 股市|主题: 41, 订阅: 0
  • · 股市|主题: 9, 订阅: 0
发表于 2015-10-18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您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6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无私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海明灯官网 ( 京ICP备18020431号 )

GMT+8, 2024-5-31 22:51 , Processed in 0.085388 second(s), Total 13, Slave 12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