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告载入中...
查看: 907|回复: 3

我们为什么不敢做自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8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跟着感觉走》是二十多年前流行的一首歌。这首歌出来后,风靡全国,但也遭到了评论界的大肆挞伐,一种集中的意见是人必须做理性的人,感觉是不可靠的。但是,NLP专家、广州朴实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培训师舒俊琳说,在一定程度上讲,“跟着感觉走”的确是卓越的人的一种心智模式。
    NLP的全称是神经语言程序。舒俊琳说,NLP是研究卓越的心理学,找到卓越者之所以卓越的NLP,即他们之所以卓越的心理机制、心理特征、心理活动模式。一句话,就是寻找健康的人的心理模式,它们就是治疗的药方。  
    舒俊琳说,卓越的人和普通的人之间的差异,首先是评价机制的差异。卓越的人有一个内在的心理评价机制,普通的人有一个外在的心理评价机制。卓越的人从自己的身上寻找答案,时刻倾听内心的声音,听从直觉的指挥。普通的人从别人的评价中寻找支撑,排斥或忽略自己内心的体验、感觉,做决定的时候,也容易迷失在缜密但摇摆的理性中。

  内在评价系统最健康,但为什么大多数人却形成了外在评价系统呢?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认为,这是因为在成长中,多数人得到的积极关注多是有条件积极关注,而很少得到无条件积极关注。
    有条件积极关注的逻辑是:你必须做到A,我才能给你B。B可以是物质奖励,也可以是主观赞赏。在有条件积极关注的影响下,一个人会形成这样的经验:只能表露“好的”(或“可被接受的”),否则就会被拒绝被伤害。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不断学习、修正自己“应该如何部分地表露”的过程,最终就形成了一套外在评价系统。
    然而,“表露”经常违背内心,你认为自己“应该这样做”,但你的体验和感觉却是另外一回事。久而久之,一个人会逐渐忽略乃至压抑自己内心的体验与感觉,只去关注别人是怎么看待自己的,自己怎么才能得到别人更大的物质或精神奖励。



“成为自己”的人的特点
    罗杰斯认为,那些“成为自己”的人,内心最自由,也是最健康,对社会最有奉献的人。他们有这样一些共同的人格特征:
    负责的、道德的、克制的生活态度;
    对自我和他人有深厚的同情心,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拒绝对他人以及事务的外部控制;
    很少审美疲劳,总能像孩子一样去感受美,并由此产生了高度的创造能力;
    等等。
向着自我导向转变
    “成为自己”的人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声,并且变得越来越独立自主。他不再由别人为自己选择,而是自己选择自己的方向,自己的目标,自己为自己负责。
    他并不总是会做出合理的选择,但他会发现,这是一种令人清醒又兴奋的体验。

接受不确定感
    “自己”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这个“成为自己”的发现会让一个人既感到又惊又喜。以前,他的行为可以预测,一件事情刚开始,他就知道会有什么结果。但现在,他根本不知道内心会把他带向何方。
    这种不确定的变化是什么呢?罗杰斯说,这就是潜能的实现,就是马斯洛所说的“自我实现”之路。那些“自我实现者”是常常不能预测事情的结果的。
    譬如,日本动画片导演宫崎骏说,他不写剧本,“在开始拍片前,我并没有一个已完成的故事……我们从不知道,我们的故事会走向何方……(故事)有一个内部的秩序,就是故事本身的需要,它可以把我带向结局……不是我制作了影片,而是影片自己完成的,我没有选择,必须服从。”
    并且,宫崎骏从不考虑观众,也从不考虑市场,他只是听从内心的指挥去编故事,但是,他的动画片又是最有市场最受欢迎的。这证明,那些真正“成为自己”的人,他的世界其实是和别人最息息相通的。
对自己的体验开放
    到最后,一个人开始对自己的一切体验持有开放、友好的接受态度,接受经验,不排斥它。他意识到体验是一种友好的资源,而不是一个可怕的敌人。当内心的呼声不是很明显,他会安静而耐心地等待,直到它出来。它可能是心灵的振动,也可能是一些生理反应,以前他对这一切视而不见,但现在他学会了倾听它们,接受它们。
    马斯洛发现,这是“自我实现者”的一个典型特征,“他们能够轻松地洞察现实,他们近似于动物式或孩子式的接纳性和自发性,表明他们对自身的冲动、欲望、见解以及主观反应具有非同寻常的自觉意识。”
    对自己的内心开放的人,对别人和世界也一样开放。马斯洛说,这样的人“能够带着敬畏、愉悦、惊奇乃至心醉神迷的狂喜,神清气爽、天真烂漫地一次又一次地欣赏生活原初的善,尽管这些体验对别的人来说可能是陈旧乏味的东西。”
    正是在这一点意义上说,“成为自己”的人是没有审美疲劳的。

自我信任
    随着一个人越来越“成为自己”,他身上的创造力也会与日俱增。
   
    罗杰斯说:
    “这不是一种仅仅出现在艺术家和天才人物身上的现象,我一而再、再而三地看到,来访者更加信任成为自己的过程时,这些普通人在他们自己的领域内就变成了重要而富有创造力的人,敢于感受他们自己的情感,敢于依靠在自我内部所发现的价值来生活,并以他们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成为自己”不是自私
    罗杰斯说,“自己”只是一个过程,就是自己的那些活生生体验……这些活生生的体验正是一个人真实的“自己”。
    罗杰斯认为,整个社会对“成为自己”有一种恐惧,这种恐惧建立在两个错误的习惯认识上。
    第一,有一个终极的“自己”。很多人认为,“成为自己”就是要保持恒定不变的精致状态,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第二,“成为自己”意味着自私自利的自我中心主义。
    罗杰斯说,这是一种更常见的误解,所以社会并不鼓励“成为自己”,社会、家庭总是去规定好模式,让人们去照做。
    但是,如果一个人开始去做自己,他就会发现,除了敌意、贪念、愤怒,他还有关爱、温柔、体贴与合作;除了懒惰与冷漠,他还有激情、热情、好奇……如果他能以亲密、接纳的态度体验自己这些复杂的情感,他就会成为一个越来越和谐的人,而不会走到一个无法无天的邪恶道路上去。
    实际上,真正破坏社会的、对人类造成巨大伤害的,并不是直接的愤怒、敌意与贪念,而是那些扭曲的恶。
    罗杰斯举例说,譬如狮子,被当作“掠夺性野兽”的贪婪象征,但这是人类对狮子的误解。的确,狮子饥饿的时候会猎杀,但它不会野蛮杀戮,也不会贪得无厌。





发表于 2020-7-25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海明灯官网 ( 京ICP备18020431号 )

GMT+8, 2024-5-31 08:52 , Processed in 0.094522 second(s), Total 12, Slave 11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