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告载入中...
楼主: 王向辉

将王子理论的“双向四级八浪”用于 新希望 效果很好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0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0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态决定状态;欣赏生活,享受生活。
公式讲究:简单、实用
操股讲究:一入就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0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img][/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0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的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0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0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DDDDDDDDDDDDD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0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抢个沙发,你的帖子都写的很好,指标也都很有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0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子老师现在开始讲量波了,要好好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0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11-20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0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来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0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0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央行决定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准备金率月内第二次全面上调 冻结资金约3000亿
  距离上一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9天之后,中国人民银行19日晚间发布消息,决定11月29日起,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这是央行本月内连续第二次全面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准备金率,也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五次全面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准备金率。
  11月10日,央行决定自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如果算上此前两次差别上调后的累积利率,此次上调之后,一些大型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已经高达18.5%至19%的历史高位。
  央行指出,此次上调意在加强流动性管理,适度调控货币信贷投放。粗略估算,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后,央行可一次性冻结银行体系流动性3000多亿元。(新华网)
  中国回归稳健货币政策的三个理由
  中国经济增速已从“回落”转为“回升”、通胀压力和资产价格泡沫使防通胀任务艰巨、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凸显阻止热钱流入压力上升,由此构成了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方向调整的三大理由。
  央行有关负责人不久前警告说,央行不会放任通胀的出现。事实上,目前央行正在并且已经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以确保当前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不会引发通胀风险,这是中国的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向“稳健”方向转变的重要经济背景。
  仔细观察,中国之所以将转向稳健的货币政策,最重要的理由是中国经济增速已从“回落”转为“回升”,对未来经济增长的预期或已发生改变,表明中国宽松政策退出的基本条件已经确立。
  从近几个月来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波动趋势看,6月份PMI为52.1%(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7月份 PMI为51.2%(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8月份 PMI为51.7%(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9月份 PMI为53.8%(比上月上升2.1个百分点)和10月份 PMI为54.7%(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PMI——这一领先经济指标已从“回落”向“回升”方向发展,从而摆脱了市场之前对中国经济增长下滑的过度担忧,预示了中国经济企稳回升且增长势头依然强劲,全年GDP增长有望超过9%。
  未来中国经济较快增长无虞,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忧虑,及时从这一货币政策取向中抽身而出,可以避免因流动性释放过大而可能导致的经济过热、通胀加剧等宏观经济风险,有利于未来中国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事实上,应对未来通胀压力和资产价格泡沫,已成为当前中国转向“稳健”货币政策的另一迫切理由。因为,近几个月来的经济数据不仅改变了我们对经济增长的看法,而且还改变了对通胀的根本看法,防通胀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诸多经济数据中,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不断上升的走势尤为引人注目。数据显示, 7月份、8月份、9月份和10月份的CPI分别同比增长为3.3%(比6月份上涨0.4个百分点)、3.5%(比7月份上涨0.2个百分点)、3.6%(比8月份上涨0.6个百分点)和4.4%(比9月份上涨0.8个百分点)。另外,从7月至10月份的PPI走势也可看到价格上涨压力,并且近几个月来PMI指数中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也呈现出较快上涨趋势。这些情况,特别是CPI的快速上升,已经超出市场预期;再加上美元贬值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发输入性通胀压力,新一轮通货膨胀实际上已经降临中国。
  在通胀压力不断上涨的同时,今年全年新增贷款或略超7.5万亿的调控目标值,这使得央行收缩流动性,转向稳健的货币政策似成必然。采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方法来控制通胀压力和信贷增长,将有助于消除市场对通胀压力的过度担忧。
  当然,美联储第二次推行量化宽松政策,无疑也促使中国央行加快了由“适度宽松”向“稳健”货币政策转向步伐的又一重要理由。
  因为,量化宽松政策加大了中国经济运行的外部压力。量化宽松政策的再度推行,一方面导致美元持续疲软,美元贬值促使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向中国输入通胀压力。从PPI和PMI指数中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变化中可以看到这一压力已经呈现。另一方面美元贬值增加了中国对海外热钱流入的担忧。因为,量化宽松政策导致了美元疲软和流动性泛滥,给其他国家特别是给新兴市场经济体带来本币升值、资本涌入和资产泡沫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其中,本币升值将危及这些国家的贸易和经济平衡,而资本流入及由此诱发的资产泡沫将危及它们的金融市场稳定。受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的巨大冲击,澳大利亚和印度意外加息,巴西和泰国等国则采取征税和资本管制来阻止热钱流入,其目的都是为了防止通胀甚至恶性通胀发生。所以,中国央行必须尽快采取措施防止国内通胀压力继续上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0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才可以看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0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海明灯官网 ( 京ICP备18020431号 )

GMT+8, 2024-6-3 05:35 , Processed in 0.092375 second(s), Total 10, Slave 10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