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告载入中...
楼主: 黑马王子

黑马王子150105盘前:谁能担纲到达第二目标位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5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管理层看到股市涨的快,抓紧发新股,这次一次发20家,比以往每次都多,意在打压股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5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管理层看到股市涨的快,抓紧发新股,这次一次发20家,比以往每次都多,意在打压股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5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王子老师,努力学习量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5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管理层看到股市涨的快,抓紧发新股,这次一次发20家,比以往每次都多,意在打压股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5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得真好!!!谢谢王子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5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快乐炒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5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也牛,下也牛,百点阴阳轮着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5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2011年11月6日至今,我们的量学理论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证券市场红周刊》举办了18期特训班,许多从来没有学过“股术”的人,三五天的培训之后就能接二连三地擒拿涨停,大家熟知的“金苹果”就是这样的典型,在最近一年的盘前预报中,其成功率有目共睹。还有许多参加过培训的同学,开始回去的一个月左右,总是能不断擒拿涨停,再过一个月他就什么也擒不到了,为什么?大家总结的经验之一就是“技术回潮”。为什么会“回潮”?往往就是将量学理论与传统理论“结合使用”,结果可想而知。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差异? 因为量学理论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从量柱到量线到量波的三维立体科学系统,而传统理论最多只是一个匾平的经验系统。所以在许多重大问题上,量学理论与传统理论是截然相反的。传统理论认为“买在卖先”,而量学理论认为“卖在买先”;传统理论认为“价涨量跟”有利上涨,而量学理论认为“价涨量缩”有利上涨;传统理论认为“放量突破”才是真突破,而量学理论认为“缩量突破”才是真突破。这样相违的案例太多太多了,你为什么一定要把量学理论和传统理论“结合”到一起呢?如果你实在要结合在一起,谁也不会阻止你。但实践会阻止你,此路不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5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网友留言:特训班学员们是怎么看出地产股要涨的?
王子答曰:特训班学员“王浩”、“金苹果”等同学于12月26日周五收盘后提出地产股可能是后起之秀。此后的大盘验证了他们的预判。这二位同学也先后分别实盘抓到了两个涨停板。为什么特训班的同学能提前一天或者提前一两个小时预判大盘的龙头呢?因为他们掌握了“板块轮动”的前瞻技术。这个技术的核心就是把板块当做一只股票来研判。大盘目前有2000多只股票,而板块才200多个,二者相较,肯定从板块中选拔龙头比从个股中选拔龙头的效率要提高10倍以上。当然,要想从板块中找到龙头也不是简单的事,你必须学会从个股的分析中积累丰富的经验之后,才能看得懂谁要动谁不能动。
最近的元旦休息期间,特训班的“金苹果”同学又写了一篇预测房地产将领头大盘攻击第二目标位的文章http://www.178448.com/thread-860280-1-1.html,这篇文章是有理有据的,但是有一点她没有注意,攻击第二目标位的应该是一个龙头阵营,而绝非房地产一个板块。这个阵营中,主帅大金融是不可或缺的,大外援也是主力,作为大建设中的房地产只能作为一个替补,上阵去晃几晃,最终还得看主攻手的表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5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5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王子老师的分享与指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5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理论认为“放量突破”才是真突破,而量学理论认为“缩量突破”才是真突破。真的需要辩证的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海明灯官网 ( 京ICP备18020431号 )

GMT+8, 2024-6-2 05:31 , Processed in 0.093977 second(s), Total 9, Slave 8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