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告载入中...
查看: 475|回复: 1

石墨烯产业化受热捧 市场技术瓶颈已突破(附股)(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5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近期资本市场针对石墨烯产业利好信息不断传出,石墨烯产业市场化发展进程受到多方“助推”。石墨烯市场化量产所遇到的瓶颈陆续被相关研发团队攻克。
  工信部权威人士9月28日透露,国家将通过多种手段支持石墨烯产业发展,包括即将出台的石墨烯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创建产业联合创新中心,以及工信部将成立产业发展联盟。国家首个石墨烯及先进碳材料特色产业基地也在近期获批,将在青岛落户建成,同时,政府还设立了1亿元石墨烯相关项目投资基金。消息传出当天,石墨烯概念股表现活跃,纷纷逆势上涨,5只石墨烯板块概念股实现大单资金流入,消息利好资本市场。然而不得不承认,石墨烯至今产业化存在批量生产的技术瓶颈。
  石墨烯的“面纱”
  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新能源市场,石墨烯都获得了广泛关注。主要原因是石墨烯作为创新性材料,本身所具有非凡的导电性。其应用前景主要包括新材料电池领域,在银的价格达到2987元/千克的今天,若能用石墨烯有效代替银作为导电材料,其制造成本将会大大下降。如今石墨烯未受到广泛推广,主要原因是批量生产技术上的瓶颈。
  由于石墨烯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石墨烯大规模的学术研究始于二维石墨烯材料相关研究实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2010年。目前石墨烯生产大多是实验室用途,商用产业始终面临着无法控制成本的瓶颈。近期深圳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的刘剑洪教授及其研发团队在石墨烯电池材料、超细粉体材料、导电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取得较大的突破,已实现了石墨烯小批量规模生产与市场应用。目前已经申请了十项核心专利。
  液相制备法突破瓶颈
  石墨烯是石墨中剥离出的单层碳原子厚度的一种结构。据刘剑洪教授介绍,目前市面上比较主流的石墨烯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化学气相沉淀CVD法,主要利用的是化学反应冷却沉积的方式来沉积石墨烯。由于化学反应可控性不强,沉积所形成的石墨微片层数不稳定,其制备的石墨微片很难达到石墨烯的结构要求。第二种方法是氧化还原法,强氧化剂使石墨多层结构中,层与层之间的链接分开,从而得到石墨烯。这种方法市场认可,但是不能准确分离石墨层,并且化学反应会破坏石墨烯结构,产出的石墨微片很难达到市场化要求。
  刘剑洪团队针对石墨烯结构难以完整的问题研发了化学液相法,该方法直接从液态高分子经过一系列热化学反应烧结成为石墨烯。经检测,化学液相法生产的石墨烯经其结构与国际认可的单层石墨烯结构完全吻合。“只有完整的石墨烯结构才能发挥其卓越导电性的特效。”刘剑洪教授谈到,“石墨烯产业的发展重点应该在于导电性上,若是由于技术瓶颈而放弃开发其导电性,转而发展导热性,利用高成本的石墨烯去达到电阻发热的效果,是不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目前由刘剑洪研发团队创立的深圳市动力创新科技企业,深圳市安利豪实业有限公司,以及格林美002340)股份有限公司已经设立了合营公司,专注于推进石墨烯技术成果在新能源、超细粉末、导电材料领域的产业化。
  刘剑洪:以工业4.0的要求发展石墨烯新材料产业
  工业4.0时代的概念率先由德国提出,其意在阐述工业世界将迎来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国务院于今年5年发布《中国制造2025》规划,标志着中国制造业正在进入工业4.0时代。刘剑洪教授对《第一财经日报》的记者谈到:“研发团队自始至终贯彻着工业4.0的思想及要求。在石墨烯产业化研究的过程中,研发团队对数字化的成本控制、市场规模、投资效益回报都有详细的研讨。”
  据介绍,目前研究团队投入市场化的产品除了石墨烯结构微粒,可用作于海洋船舶防污涂料的由石墨烯包裹的铜,亚铜纳米粉粒之外,还有石墨烯为载体的氧还原催化剂。据了解,石墨烯为载体的氧还原催化剂主要发展前景是在铝空气电池的应用方面。使用石墨烯为载体的氧还原催化剂后,铝空气电池获得的电流密度大幅度提升,并且解决了氧化银作为催化剂寿命较短,易被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所干扰的不足。
  有关业内专家认为,铝空气电池的相关概念从实验室研制到综合测试乃至量产还都需要较长的时间,但铝空气电池在新能源汽车、手机电池、游艇蓄能产业的相关发展都是不可估量的。
  中国宝安:转让宝安地产股权,三足鼎立战略格局更加明晰
  研究机构:招商证券分析师:张士宝,孙恒业撰写日期:2015-08-19
  公司公告将旗下宝安地产000040)15%的股权以协议的方式转让给东旭集团,预计可取得8.2亿元的投资收益。转让之后,中国宝安000009)持有宝安地产股权将降至4.8%,已经基本退出地产业务。此时,公司金融投资、医药和新材料等业务三足鼎立的格局愈加明显我们看好,维持“强烈推荐-A”投资评级。
  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宝控股拟将宝安地产7039万股股份以协议转让方式转让给东旭集团(占宝安地产总股本的15%),每股转让价格为人民币17元,股份转让总价款为人民币约12亿元。如果交易成功,预计可产生8.2亿元左右的收益。截至本公告日,本公司已收到东旭集团支付的5000万元定金。公司将15%宝安地产股权转让之后,公司地产业务基本退出。
  公司现有的地产业务基本退出,未来将致力于金融投资、医药和新能源新材料三块主要业务。同时在现有三大平台上,不断深化新兴行业的产业化投资,通过深度参与新兴产业,一边能够享受到新兴产业高速成长所带来的成长红利,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资本战略投资分项资本市场的估值红利。我们十分看好公司的运作模式,同时认为公司作为扎根深圳特区的老八股之一,在市场经济中拥有强大的生存能力,未来成长空间巨大。
  目前公司三块平台之一的贝特瑞成长空间巨大,同时拥有包括硅碳负极材料、锂系正极材料和石墨烯等多项重要的技术储备,技术实力雄厚,2013-2014年收入分别为9.3亿,12亿,净利润分别为8800万,1.25个亿,基本上9%左右的净利率。公司已经是全球电池负极材料老大,市占率将近40%,公司未来将重点突破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同时涉足正极材料NCA。另外公司拥有大量天然石墨矿资源,年产石墨精矿可达60万吨。我们预计2015净利润1.62亿,2016年1.86亿。
  马应龙600993)的增长相对确定。预计每年将会有10%-20%左右的增长,公司积极扩展肛肠医院的业务,同时成立产业基金寻求更多的产业机会。预计2015-2016年的净利分别为2.4亿和3亿,对应公司投资收益在7200万和9000万左右。
  另外一块就是公司的金融产业投资业务。公司参加了多家极具成长性的公司,涉及到新材料、军工、航空航天、通讯、精密制造等多种领域,已经登陆新三板市场的有大地和,永力科技,未来还有多家企业即将登陆A股市场或新三板市场。
  其中大地和已经成功登陆新三板,为公司旗下新能源动力汽车驱动系统一流生产商(公司持股51.6%).
  大地和公司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业绩高速增长时期,预计未来两年公司业绩有望达到300%以上的增速,同时公司独家产品中频电机和轮毂电机有望接到大型订单,如果一旦接单成功,公司收入和业绩增速有望实现500%增长。
  大地和公司2013年12月完成改制,2014年12月上市新三板,2002年与中科院合作开发首台混动中巴,节油率近15%,2003年开始样机系统和36KW纯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系统。主推水冷系统,油冷的只是作为储备。2005年开始批量供给客户。2006年为日本开发3/5/10KW多规格轮毂永磁同步电机系统。2012年以后主要做非标产品。2009年推出高性价比异步驱动系统。2010年推出120kw,160kw纯电动大巴永磁同步电机及控制器系统,随后与丰田合作完成低速电车电机控制器系统。2012年产线改造,具备年产电机和控制器2万套的能力,为安凯做同步驱动系统开发,为国内最大功率系统。
  产品应用领域遍及公共交通,商务车、混联,乘用车,小型货车,低速车在全国新能源600617)电动汽车中销量占比最大。
  公司目前新建产能10万套一期,二期规划20万套。
  2014年销售大约4200套左右。最新的销售套数2015年7月份超过8000套。今年有望做到去年的三倍,销售额大约能做到大约3倍。
  今年公司转让宝安地产股权,实现8.2亿的非经常性损益,同时公司每年的投资收益将会达到4-5亿左右。所以今年的业绩将会出现较大提升,后续业绩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旗下平台经营业务的持续增长,我们预计未来公司的经营仍然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看好公司长远的经营资质。
  预计2015-2017年公司EPS分别为0.55元,0.26元和0.31元,对应今年PE为21倍,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
  风险提示:金融投资板块收益具备一定的波动性,可能对业绩产生波动影响。
  
发表于 2015-10-5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墨烯的“面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海明灯官网 ( 京ICP备18020431号 )

GMT+8, 2024-6-9 12:25 , Processed in 0.079989 second(s), Total 10, Slave 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